「時空旅行,對話練習:李梅樹紀念館X新樂園藝術空間交流展」,促成這次展覽起端在一次閒談中『我們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創造無盡的可能?』李梅樹的作品中有著許多對家人還有對於家鄉的描述,部份作品透過拍攝照片之後的進行創作。繪畫中充滿著『家』的溫度,對周遭的環境的感受,從繪畫到三峽祖師廟,處處都有李梅樹的細膩的安排。
透過十位當代藝術家,分別以不同的形式與李梅樹作品進行一場對話,不同時空之下,我們對家還有周圍的人物景觀,會呈現一個什麼樣的想像?荷蘭藝術家Peter van Hout重新解構的李梅樹繪畫中的語彙,試圖用當代的方式重組出新的可能性?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創作者,如何提出不一樣的語言脈絡。處在當下時空競速變異、資訊紛亂的藝術家們,面對是對『家』的範圍不同的想像與反思,使用的創作語言各異。範圍廣到生活於自然界的家屋,到都市建造的圍籬,在限制裡尋找自由,在自然裡尋找家的定義,在冷調中發現溫度。本次的交流展呈現不同領域間的對話,當代與近代、台灣與荷蘭、美術館與替代空間,在這些乍看之下毫無干係的兩者,如何在一個展覽中交互碰撞、開啟對話,在這樣的主題下,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兩個主題,分別是『藉景喻今--新樂園藝術空間』與『老梅新葉--李梅樹紀念館』,兩種不同的方式開啟與李梅樹作品的對話。
既然都要向李梅樹的作品致敬了,那原作當然要一起擺上才有意思;在李梅樹紀念館將當代畫家們重新詮釋的作品與李梅樹的原作擺放在一起,同時展出李梅樹不同時間但是取景取材皆相同的兩幅『佛門少女』,新作品與舊作品、當代藝術與近代藝術、超過100號的大作與只有1號的小品,兩兩比較、相映成趣,用全新的方式欣賞李梅樹的作品,就好似那老梅也萌發了幾片新葉。
當代藝術家對於藝術的看法和閱讀的方式,除了從自身出發之外,也反映了時事當下以及我們所關心的環境。靜謐中帶著批判和反省,但也帶著溫暖的人生態度。藝術家不同人生時期的狀態,反映在創作中的是與眾人對話,環境對話,社會對話,也與自己對話。這樣的『對話』便是促成這次展覽的契機。